首页 > 快讯> 正文

3000毫升出血,肺被“淹没”!苏大附一院用体外“人工肺”背水一战,按下“生命重启键”

2025-09-29 21:33:34来源:紫牛新闻

3000毫升出血,肺被“淹没”!苏大附一院用体外“人工肺”背水一战,按下“生命重启键”

患者术后好转,平安出院


【资料图】

肺部被超过3000毫升的积血“淹没”,命悬一线。9月初,一位71岁阿姨因患肺癌,在老家当地医院做肺部穿刺后突发并发症:胸腔与肺内同时大出血。送至苏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时,患者已休克,氧合指数已经小于100,生命已岌岌可危。当所有常规、微创止血手段都宣告失效,苏大附一院专家团队做出一个大胆决定:在“人工肺”的支撑下背水一战。最终手术顺利完成,患者病情逐步稳定,现已平安出院。

“肺几乎被血‘糊住’了,无法进行气体交换”,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陈成如此描述当时的危急情况。陈成回忆,患者肺部的出血不仅导致失血性休克,更严重的是,血液淹溺双肺,使呼吸功能严重受损,还继发了感染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立即投入抢救,第一时间实施了止血治疗、气管镜探查和呼吸支持。护理团队严密配合,随时调整体位、准备输血与用药。救治期间累计输入各类血制品约3000毫升,肺部一度被血“糊住”,命悬一线。

救治过程如同闯关。在基础止血治疗下,团队首先尝试了气管镜下的球囊封堵,希望像堵水管一样封住出血的支气管开口,保住正常的肺。次日,介入科团队加入,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,试图从“源头关闸”。然而令人意外的是,即便成功栓塞了可疑血管,患者肺脏仍然持续出血,氧合指数持续降低,肺部CT已呈现“白肺”,肺脏已被出血“糊”住了,通气换气被严重干扰。此时,救治期间累计输入各类血制品约3000毫升,如此下去患者生命岌岌可危。

面对常规治疗的接连失效,医疗团队迅速和胸外科主任医师李畅组织多学科会诊。专家们当机立断,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:启用ECMO(俗称体外“人工肺”)支持,为急诊手术创造机会。让血液在体外获得氧气“再送回去”, 为手术治疗保驾护航,创造更安全的手术条件。

苏大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

9月8日下午1点,ECMO在病房床旁顺利置入运行。短短一小时内,患者情况稳定下来,在6人医护团队的护送下,带着运转中的ECMO安全转运至手术室。手术团队打开患者胸腔后,真相大白——患者左上肺舌叶几乎完全被肿瘤组织占据,新生血管异常丰富,,遂果断实施了左上肺切除,彻底清除了出血源。历时约3小时的手术后,患者于当天傍晚6点安返呼吸科ICU。

在呼吸科ICU护理团队的精细化管理下,患者恢复迅速。术后第一天,患者成功撤离ECMO;第三天,拔除了气管插管。“拔除气管插管后我们就帮助她下床活动了,带着胸管,有点疼,但她非常坚强”,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护师张蓓蕾介绍。20天后,患者平安出院。

陈成说,苏大附一院呼吸学科是江苏省呼吸区域医疗中心,“在常规止血与介入手段效果有限时,我们用ECMO‘托住’生命体征,为原本难以顺利实施的手术保驾护航。目标也很朴素——不该失去的生命,应救尽救,能活尽活。”
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

校对 胡妍璐

关键词: 最新资讯

责任编辑:hnmd0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