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快讯 > 正文

中国巨石研究报告:成本优势筑基石,技术升级拓市场-焦点短讯

2023-03-09 09:02:46来源:未来智库

中国巨石研究报告:成本优势筑基石,技术升级拓市场

(报告出品方:东吴证券)

1. 中国巨石:全球玻纤巨头的成长之路

1.1. 从桐乡石门走向世界舞台,历经 4 次成长蜕变


(资料图片)

世界玻纤龙头,战略布局深远。中国巨石前身桐乡巨石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3 年,聚焦于玻璃纤维及制品业务,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,目前已经成长为玻纤领域 的世界龙头。公司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:(1)初创期(1993-2003 年):公司前身桐乡 巨石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1993 年成立,1994 年点火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池窑, 1999 年借中国化建拼盘上市。(2)生产规模化(2004-2007 年):随着 2004 年桐乡总部 整厂搬迁、扩容升级,公司进入生产规模化阶段,期间年产 4 万吨无碱玻纤池窑拉丝改 造项目、年产 3 万吨中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、年产 10 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、年 产 12 吨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接连投产,2007 年底,公司玻纤产能达到亚洲第 一。(3)产品高端化、布局全球化(2008-2017 年):2008 年年产 60 万吨玻纤生产基地 建设完成后,公司玻纤产能上升为世界第一;此后公司持续推动科技创新,成功研发 E6、 E7、E8 等高性能配方,并先后在埃及、美国等地投资建厂,开始全球化布局。(4)制造 智能化(2018 年至今):公司智能制造基地投产,生产效率实现飞跃;成功开发 E9 高模 量玻纤,性能进一步提升。

管理层创业筚路蓝缕,行业经验丰富。公司创始人张毓强的玻纤创业历程最早可追 溯至 1971 年进入石门东风布厂工作,推动了巨石从桐乡走向全球的蜕变。目前公司任 职的高管中,除由中国建材集团派出的高管外,有杨国明(公司副总经理、巨石集团总 裁)、曹国荣(公司副总经理、巨石集团副总裁)、丁成车(公司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、 巨石集团副总裁兼财务总监)三人分别于 1994、1995、2002 年加入公司,从基层稳扎 稳打,实干经验丰富。

央控民营,混改实践的示范样本。1998 年巨石集团将资产注入中国化建,并于 1999 年借中国化建拼盘上市,因巨石良好的经营表现,2002 年上市公司明确将玻纤作为业务 战略方向,将不良资产逐步剥离,并于 2004 年更名为“中国玻纤”。在历经多次股权变 动调整后,目前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央企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中国建材股份,持股 27.0%, 第二大股东为巨石创始人张毓强实控的振石集团,持股 15.6%,公司主营的玻纤业务主 要通过全资子公司巨石集团开展。“央控民营”使得巨石既能受益于央企的资源优势,又 能保持民企的市场化、执行力等,成为我国混合所有制实践的经典案例。

1.2. 公司盈利水平领跑行业,规模优势明显

公司产品以无碱玻纤纱为主,是全球玻纤行业的龙头企业。产品方面,公司产品涵盖玻纤及制品 3000 多个规格品种,下游需求包括建筑建材、汽车部件、电子通讯、风 电叶片、工业用途等,产品用途广泛;生产方面,公司在桐乡、成都、九江、淮安(在 建)、埃及、美国设立六大生产基地,根据卓创资讯,2022 年底公司粗纱产能达到约 245 万吨(冷修产能 26 万吨),电子纱/电子布产能 26.5 万吨/9.5 亿米(冷修产能 4.5 万吨/1.5 亿米)。销售方面,公司在 14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销售网络,产品主要销往国内长三角、 珠三角,以及北美、中东、欧洲、东南亚、非洲等区域的 100 余个国家及地区。 公司上市至今收入稳定增长,盈利能力表现优异。2016-2021 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 利润近五年 CAGR 分别为 21.5%、31.7%,平均 ROE 为 18.31%。受益于玻纤行业景气 上升以及公司高端产品占比提升、降本增效等措施,2021 年公司业绩高速增长,实现营 收 197.1 亿元,同比+68.9%,归母净利润 60.3 亿元,同比+149.5%,2021 年实现毛利率 45.3%、销售净利率 31.2%,分别较 2020 年提升 11.5pct、10.5pct。

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为玻纤及制品,近年来积极开拓电子纱、电子布第二曲线。 2019-2021 年公司玻纤纱及制品营收占比分别为 85.4%/84.9%/75.6%,电子纱及电子布业 务快速发展,营收占比从 2019 年的 9.3%上升至 2021 年的 14.9%。

完善国际化布局、规避贸易风险,巨石积极布局海外市场。公司布局海外一方面 有利于抓住海外需求的机遇,另一方面有利于规避各国贸易保护,2010 年底欧盟对中国 玻纤出口征收 13.8%的反倾销税,涉及的玻纤纱销量占巨石当年总销量近 10%,随后公 司开始海外扩张,加速“三地五洲”布局,提升抗贸易风险能力。

产能布局方面,2021 年末公司海外产能在总产能中占比达 12.6%。截至 2021 年末, 公司埃及基地 3 条产线合计产能达 20 万吨/年,2021 年产能利用率 123.9%,美国南卡 罗来纳州生产线产能 9.6 万吨/年,2021 年产能利用率 90.8%;2021 全年,公司国内/国 外销量占比分别为 65%/35%,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67%/33%。公司埃及基地 4 线 于 2022 年 12 月 15 日点火成功,产能达 12 万吨/年,且公司近期正在对埃及基地第一 条年产 8 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进行冷修改造,并扩建原材料加工设施,改造完成后产能 将提升至 12 万吨/年,巨石埃及基地整体年产能达到 36 万吨/年。

2. 玻纤行业:龙头强者恒强,2023 年行业景气有望筑底回暖

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,具备绝缘性好、耐热性强、抗腐蚀性 好、机械强度高等优点。从生产流程看,玻纤上游为矿物原料、化工原料和能源,其中 矿物原料包括叶腊石、石灰石、石英砂等。矿物原料经过研磨、按照一定比例配料后, 进入池窑进行熔制、拉丝等环节可制成原丝,再通过烘干、络纱、短切等流程形成直接 纱、合股纱、短切纱等玻璃纤维纱;玻纤纱可加工制成玻纤制品(短切毡、电子布等); 玻纤制品进一步与树脂等增强材料相结合可制成复合材料(玻璃钢等)。

2.1. 行业成本曲线陡峭,龙头强者恒强

我国是玻纤生产第一大国,国内需求占比也稳步提升。2012-2021 年全球与国内产 量 CAGR 分别达到 6.7%/9.0%,我国玻纤产量在全球产量中的占比逐年爬升,由 2012 年的54.3%上升至2021年的65.7%;2022年我国玻纤纱产量达到687万吨,同比+10.2%; 进出口方面,2022 年我国玻纤及制品进口 12.47 万吨,同比下降 31.5%,为 2012 年以 来最低水平,一方面反映了国内的阶段性产能过剩,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内生产对于国 外生产的替代;2022 年我国玻纤及制品出口 183 万吨,同比+9.0%,一二季度表现强劲, 三四季度受到俄乌冲突等地缘因素影响导致出口回落;出口量占我国玻纤总产量的比例 由 2012 年的 42.0%下降至 2022 年的 26.6%,体现出内需增长逐渐替代部分外需,成为 支撑我国玻纤行业发展的强劲动力。从全球范围来看,近年来我国玻纤市场收入在全球 市场中的份额也实现了提升,由 2017 年的 25%升至 2021 年的 31%。

玻纤生产重资产属性,成本曲线陡峭。首先,目前玻纤生产主要采用的池窑拉丝法 需要在新建产能和购置生产设备等方面进行较高的投入,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,固定成 本费用高;其次,玻纤生产原材料端的叶腊石具有明显的区域集中性,企业原材料采购 成本也有一定分化;此外,单个窑炉的规模以及对纯氧生产、浸润剂配方、大型漏板等 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会带来生产成本的明显差距。 历经几轮周期性景气波动和产业政策洗牌后,龙头企业凭借工艺技术积淀、资金和 管理优势拉开成本差距,在成本曲线上占据领先位置,行业形成“强者恒强”的高集中 度特征。截至 2020 年末,全球范围内中国巨石位居行业龙头,产能占比达到 23%,其 次为欧文斯科宁(OC),产能占比 13%;国内玻纤行业也已形成稳定的“三大(中国巨 石、泰山玻纤、重庆国际)+三小(山东玻纤、四川威玻、长海股份)+其他企业”竞争 格局,截至 2021 年末 CR3、CR6 分别达到 68%、84%。

2.2. 玻纤中高端需求兴起,更为考验企业研发能力

玻纤及制品下游需求覆盖建筑建材、交通、电子、风电、化工、环保、工业等制造 业的方方面面,与宏观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景气关联度紧密。(1)建筑领域属于传统工业 领域的核心需求,在玻纤下游应用中占比达到 34%。玻纤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包括采光、 卫生、装饰装修、给排水、采暖通风、围护土木、工装器具等。(2)新兴市场领域长期 拓展空间仍大。由于玻纤具备密度满足轻量化需求,拉伸模量和强度可适用于高压强环 境,以及绝缘、耐热等优异性能,在风电、交通轻量化等中高端应用领域持续拓宽。

新兴领域应用对产品性能提出新要求,工艺、技术方面的壁垒更高。以风电纱为例, 风电纱是风电叶片生产的主要原材料,近年来风机大型化成为发展趋势,因此在叶片产 品升级过程中对玻纤材料的选择从普通模量玻纤升级为高模、高强玻纤,要求减轻叶片 重量的同时提升叶片刚度,考验玻纤企业的研发能力。

2.2.1. 风电纱:叶片大型化、轻量化趋势带动高模量玻纤需求

玻纤在风电产业链中主要是形成复合材料应用于风电叶片制造。风电叶片产业链上 下游历经“上游原材料(风电纱、风电织物等)→中游叶片→下游整机厂商”,整机制造厂商包括金风科技、远景能源、明阳智能等,叶片制造厂商包括中材科技、中复连众、 时代新材等,玻纤及制品厂商包括中国巨石、中材科技(泰山玻纤)、重庆国际等,价值 量方面,叶片及主材在整机制造中的价值量占比接近 20%,玻纤及制品在叶片制造中的 价值量占比可达到 20-25%。风电叶片由外壳、腹板、主梁三部分组成,复合材料在叶片 中的重量占比可达到 80-90%;近年来叶片大型化趋势明显,但同时还要求保证高软化 点温度、软拉伸强度、高模量等性能,对复合材料性能要求较高。碳纤维模量比玻纤高 3-8 倍,强度提升 40%,密度约小 30%,可以在更轻的重量下满足更长叶片对增强材料 的要求,中短期内碳纤维在陆风应用上对玻纤替代有限。

高模高强的风电纱生产集中于头部企业。与普通无碱玻纤相比,高模高强玻纤具备 拉伸强度高、弹性模量高、抗冲击性能好、化学稳定性好、抗疲劳性好、耐高温等优良 性能,生产的关键技术包括玻璃熔制、纤维成型等,对窑炉设计、浸润剂配方、工艺成 型提出高要求,且随着风机大型化带来叶片长度增加,技术壁垒仍在提升;除技术壁垒 外,风电纱生产企业在成为合格供应商前通常需要经过数年的认证周期,存在认证壁垒。 在技术+认证双壁垒作用下,国内中国巨石、中材国际(泰山玻纤)、重庆国际三足鼎立, 风电纱市场高度集中。

2.2.2. 热塑纱:汽车轻量化趋势下玻纤复合材料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

热塑纱是玻纤/热塑性树脂复合纱的简称,由于质量轻、强度高、易于加工,被广泛 应用于家电和汽车轻量化领域。汽车轻量化是指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基础上 尽可能降低整车质量,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:对于燃油汽车,若车身质量降低 10%, 油耗可降低 6%-8%;新能源汽车更加需要追求轻量化,从而增加续航里程,纯电动整车 重量每降低 10kg,续航历程可增加 2.5km,并且汽车质量减轻后制动距离缩短、碰撞惯 性下降,有助于提升安全性。汽车轻量化包括材料轻量化、工艺轻量化、设计轻量化,材料轻量化主要表现在使用铝合金、镁合金、玻纤、碳纤维材料等替代普通钢材。

我国改性塑料渗透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。根据中国巨石 2020 年年报,在欧美, 平均每辆轿车使用增强塑料 117 公斤,占轿车重量的 5-10%,其中 42%为玻璃纤维增强 热塑性塑料;国内经济型轿车增强塑料用量每辆 16-20 公斤,载货汽车为 20-30 公斤; 据我国《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》,到 2025 年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车降到 4.0 升 /百公里,汽车轻量化发展空间广阔。

2.2.3. 电子纱/布:技术壁垒较高,产业链国产替代趋势明确

电子纱属于细纱的一种,由电子纱进一步制成的电子布是生产覆铜板(CCL)、印 制电路板(PCB)的关键复合材料。与无碱粗纱(直径 10-20μm)相比,电子纱单丝直 径更细,可进一步分为粗纱(9μm)、细纱(5-7μm)、超细纱(4.5-5μm)、极细纱(4-4.5μm)。 由电子纱织造而成的电子布具备高强度、高耐热性、耐化性佳、耐燃性佳、电气特性佳 等优点,绝大多数应用于“电子布→CCL→PCB”产业链。

电子纱/布生产同样具备较高技术壁垒。与粗纱相比电子纱对于生产质量控制要求 更为严苛,比如净化要求中不允许有污渍、水渍、汗渍和飞丝、灰尘等污染,需要保持 经纱张力的一致性等,并且,电子布生产在织造、开纤、后处理和微杂质管控等环节也 有特殊要求。我国前七大电子纱生产企业控制了超过 90%的在产产能,中国巨石电子纱 在产产能达 22 万吨,占比 22.9%,其次为建滔集团,在产产能 20.5 万吨,占比 21.3%, 昆山必成、泰山玻纤、光远新材、台嘉玻纤、重庆国际位列 3-7 位,行业 CR7 达到 92.2%。

全球 PCB 市场规模稳步增长,国产替代趋势明确。2015-2021 年全球 PCB 市场规 模由 553 亿美元增至 809 亿美元,2021 年同比增速达到+24.1%,其中中国大陆 PCB 产 值由 267 亿美元增至 442 亿美元,占比由 48.3%提升至 54.6%。根据 Prismark 预测,2026 年全球 PCB 市场规模将超过 1000 亿美元。电子纱、电子布长期将受益于电子产品持续 创新带来的成长性。PCB 的成本结构中覆铜板(CCL)占比达到 30-40%,覆铜板成本 结构中电子布占比达到 20%,消费电子需求复苏,服务器平台数字化结构转型、汽车 PCB 价值量提升、封装基板国产替代等趋势将为产业链上游的电子纱/电子布提供增长动能。

2.3. 行业景气筑底,供需加速再平衡

2022 年玻纤行业库存显著累积,反映行业阶段性供给过剩,景气度下行至底部。粗 纱价格自 Q2 开始加速下跌:2022 年以来需求端受出口景气回落以及内需疲软影响,叠 加供给端上半年巨石成都智能制造 1 线、九江华源 1 线、重庆国际 F12 线接连投产使得 产能集中释放,行业阶段性出现供过于求,库存累积速度明显加快,全国样本企业原纱 库存于 9 月达到阶段性高点,导致 Q3 产品粗纱价格加速走低,其中直接纱价格已经于 Q4 回落至周期底部;同时,此轮周期中原材料、能源成本较上一轮抬高,导致中小企业 盈利快速恶化。

2022 年 Q4 起行业供需平衡随产能投放放缓逐步修复,叠加下游阶段性补库,行业 库存阶段性去化,中低端粗纱产品价格出现反弹。需求方面,基建市场订单明显回暖, 部分贸易商及加工厂存在抄底备货现象,风电市场需求量逐步回升;供给方面,2022 年 9 月以来由于行业内无新增产能释放,叠加巨石桐乡二线、重庆国际 F02 线冷修,供给 边际收缩,加速玻纤供需回归平衡的进程。库存上,卓创资讯统计的全国样本企业原纱 库存进入 Q4 后有所去化,产品价格上缠绕纱价格 10 月起止跌并有所回升。

电子纱/布景气也在 2022 年下半年出现反弹,反映供需平衡修复。上一轮周期行业 景气修复带来电子纱产能大幅扩产,2022 年下半年以来随着 2 条电子纱生产线进入冷 修和部分厂商产能调整,加之需求阶段性回暖和产业链下游补库,2022 年底电子纱、电 子布价格自低点也分别出现显著反弹。

2.3.1. 供给:行业景气回落下产能投放速度继续放缓,2023 年有效新增产能体量将较 2022 年缩减

行业景气度回落下行业产能投放速度将继续放缓。行业景气高位带来 2021-2022 上 半年的产能投放高峰,但随着典型玻纤上市公司 2022Q3 现金流开始下行,2022Q4 行业 景气进一步回落至周期低位,预计 2023 年厂商资本开支规模将继续下降,产能投放速 度随之放缓。

我们测算 2023 年有效新增产能体量将较 2022 年缩减。测算粗纱 2023 年有效产能 新增 20.4 万吨;测算电子纱 2023 年有效产能缩减 3.5 万吨,与 2022 年粗纱净新增 66.9 万吨、电子纱净新增 15.5 万吨产能相比均明显下行。

2.3.2. 需求:2023 年内需支撑下玻纤需求增速有望加快

我们预计 2023 年玻纤需求同比增速有望加快。(1)稳增长进一步加码将提振国内 制造业,提供 2023 年玻纤内需改善动力,其中风电需求有望具备一定弹性,热塑和建 筑建材领域需求回暖可期;(2)虽然全球经济形势尚未明朗,短期外需仍显颓势,但随 着通胀压力缓解,货币环境由紧缩转向宽松,外需有望转向筑底回升。

(1)外需有望筑底回升
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2023 年 1 月 31 日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上修 2023 年 全球 GDP 增速预测:全球 GDP 增速预计将由 2022 年的 3.4%降至 2023 年的 2.9%,2024 年回升至 3.1%,此次对 2023 年的全球 GDP 增速预测较 2022 年 10 月的预测上修了 0.2pct;发达经济体中,预计美国 GDP 增速将由 2022 年的 2.1%放缓至 2023 年的 1.4%, 欧元区 GDP 增速将由 2022 年的 3.5%放缓至 2023 年的 0.7%。

制造业方面,2023 年 2 月摩根大通全球 PMI 制造业为 50.0%,较 2023 年 1 月继续 提升 0.9pct,在连续 6 个月环比下降后连续 2 个月回升,美国、欧元区、日本 2023 年 2 月制造业 PMI 分别为 47.8%、48.5%、47.7%。通胀方面,美国 2023 年 1 月核心 CPI 当 月同比为 5.6%,虽然近期通胀压力出现好转,但仍处于 40 年来同比高位。2022 年 1-12 月全国实现玻纤及制品出口量 188.3 万吨,同比+9.9%,但单月同比自 8 月起转负。虽 然全球经济形势尚未明朗,但随着通胀压力缓解,货币环境由紧缩转向宽松,外需有望 转向筑底回升。

(2)内需中风电需求具有一定弹性

风电平价上网时代开启,中长期需求潜力可观。2020 年是我国陆风价格补贴退出前 的最后一年,全年陆上新增装机 68.6GW,同比+188%;2021 年为海风国补最后一年, 全年海上新增装机 16.9GW,同比+450%。中长期来看,根据 2020 年《风能北京宣言》, 十四五期间应保证年均新增装机 50GW 以上,2025 年后年均新增装机不低于 60GW, 2030 年至少达到 80GW,2060 年达到 300GW,对风电装机做出纲领性安排;第二批风 光基地于十四五时期规划建设 200GW,十五五时期规划建设 255GW,将有力带动风电 装机需求。

22 年国内招标量创历史新高、原材料价格回落、风电项目审批有望转为备案制等 多重因素叠加,将推动 2023 年风电装机规模显著上升,进而拉动 2023 年风电纱需求。 (a)根据金风科技演示材料,2022 年 1-9 月国内公开招标市场新增招标量 76.3GW,同 比+82.1%,超过 2021 全年水平,预计 2022 全年风电招标量将达到 100GW,对 2023 年 的风电装机需求形成强支撑;(b)2022 年以来钢价、铁价、中厚板价格等高位回落,成 本端压力缓解有助于刺激需求;(c)政策促进风电项目审批效率提升,2022 年 5 月 30日发改委、能源局发布《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》中提出“深化 新能源领域‘放管服’改革,推动风电项目由核准制调整为备案制”,政策一旦落地将有 助于缩短风电项目开发周期,促进潜在装机需求加速落地。

(3)内需中热塑领域需求有望稳定增长

预计热塑领域需求将稳定增长,一方面虽然乘用车总量相对稳定,但新能源车渗透 率上升有望提高单车热塑用量,另一方面家电需求有望受益于地产政策、消费回暖带来 的内需回暖。汽车方面:(a)随着疫情缓解需求有望逐步复苏;(b)油价高企带来纯燃 油车使用成本提升,碳酸锂价格仍处上升通道使得纯电动车仍受成本制约,低带电量+ 低油耗的混动车型优势得到强化;(c)2023 年长安、长城、理想等车企新车型数量较多, 尤其是混动车和 20 万以上纯电动车的优质供给显著增加,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需求增 长;(d)当前双积分政策仍在提供有力支持、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接受度持续提升,新能 源乘用车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。

(4)内需中建筑建材领域需求有望显著回暖

基建实物需求有望集中落地,地产需求有望企稳回升,建筑建材领域需求有望显著 回暖。(a)基建方面,2022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提出“稳”字当头, 政策将继续发力投资和消费,基建链条高景气延续,实物需求将进入集中落地期。一方 面,基建领域是投资端发力重点,会议提出加快实施“十四五”重大工程,加强区域间 基础设施联通。另一方面,政策工具仍将继续发力,会议提出政策性金融加大融资支持, 预计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、PSL 等还将发挥重要支持作用。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, “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”,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,优化组合赤字、专项 债、贴息等工具。2023 年随着十四五重大工程落地实施逐步进入施工高峰期,实物需求 有望增长。(b)地产方面,投资依旧承压,但竣工有望显著改善,也将拉动玻纤需求回 暖。竣工端“保交楼”下竣工交付是硬性约束,民生问题是底线,政策性银行出台专项 借款、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免息再贷款、地方政府陆续设立纾困基金等,体现配套资金 的支持加速落地,伴随着房企信用修复和“保交楼”措施落地,竣工仍将是 2023 年修 复趋势相对确定的环节,玻纤在竣工端防水、保温以及部分卫浴产品均有较多使用,竣 工改善将拉动玻纤需求回暖。

需求整体改善,新增供给斜率下行,预计 2023 年行业库存将出现去化,推动产品 价格上行。(1)需求端:2023 年虽然外需空间有限,但内需有望整体修复,建筑建材类 传统用途、热塑需求有望回暖,风电需求具备弹性。我们假设 2023 年内需在悲观/中性 /乐观假设下分别同比+11%/+15%/+19%。出口在悲观/中性/乐观假设下分别同比持平 /+4%/+8%,测算 2023 年粗纱表观消费量在悲观/中性/乐观假设下分别为 521/579/667 万 吨,同比+7%/+11%/+15%;(2)供给端:基于前文对 2023 年新增有效产能的测算,2023 年粗纱供给预计为 561 万吨;(3)行业库存与价格:在需求中性/乐观假设下,粗纱整体 库存有望缩减 0.4/2.3 个月,基于库存的缩减和需求较为稳定的预期,产品价格有望回 升。此外电子布供给过剩已在 2022 年明显化解,随着需求复苏,价格中枢也有望上移。

3. 公司:成本领先构筑先发优势,产品升级深化护城河

3.1. 多重优势构筑成本壁垒,成本领先位置稳固

3.1.1. 多重优势构筑成本壁垒,公司位于成本曲线领先位置

目前大型化玻纤生产主要采取池窑拉丝法,由于生产流程长且环节众多,优秀企业 通过在各个关键节点持续进行经验总结和工艺改进,从而率先实现降本提效。池窑法生产流程主要包括:将叶腊石、石灰石等矿物原料经配料后在高温池窑中熔化成玻璃液, 再将玻璃液经漏板流出、浸润剂涂覆、拉丝机高速牵引成型,制成玻璃原丝;玻璃原丝 经过进一步烘干、短切、调理、退解、络纱、捻线、经编、制毡等环节形成不同种类的 玻纤纱或玻纤布。

(1)原材料采购:公司毗邻叶腊石资源,实现部分原材料自给。我国叶腊石资源 主要分布于浙江省、福建省,截至 2020 年底国内叶腊石储量达到 1123.2 万吨,其中浙 江省占比 54.2%(609.3 万吨)、福建省占比 24.7%(277.9 万吨);公司主要生产基地位 于浙江省桐乡市,地理位置毗邻叶腊石资源,可有效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;此外公司于 2013 年完成收购桐乡磊石(主营叶蜡石粉生产与销售)100%股权,于 2016 年建设年产 60 万吨叶腊石微粉生产线,实现原料自给,进一步降低成本。

(2)能耗控制:在传统空气燃烧中,空气中的氮气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会形成 NO2 污染物并带走部分热量,热效率较低,提高助燃气体中的氧气浓度是提升热效率的关键 点;巨石首创纯氧燃烧法并进行大规模应用,在减少废气排放的同时可以精确控制熔炉温度、提高池窑熔化力,使能耗大幅降低。

(3)浸润剂:浸润剂是玻纤拉丝后接触的第一种辅料,主要由成膜剂、润滑剂与偶 联剂三大部分组成,再根据不同配发需求可添加助剂。浸润剂可以使玻纤满足更好的工 艺性能,如良好的成带性、硬挺性、短切性、分散性等,是制造高端玻纤产品的关键。 公司通过自主创新,成功实现浸润剂原料及配方的国产替代,85%的浸润剂可实现自主 制造,此外公司针对不同玻纤产品公司制备相应的浸润剂,比如针对真空灌注成型大型 风力叶片专用风电纱,制备了与树脂具有良好相容性的浸润剂,使产品浸透速度快,能 够有效提升风电纱的机械性能、抗疲劳性能等,且配方中的润滑剂能够使产品毛羽小于 80mg/kg,满足叶片高张力生产工艺下毛羽少的要求。

(4)大型漏板:铂铑合金漏板是玻纤生产中的关键装备,应用于玻纤生产流程中 的拉丝工序,由于直接与高温玻璃液进行接触,漏板容易侵蚀、变形,从而导致玻纤成 型不稳定,影响产量和生产效率。公司 2013 年完成收购漏板生产公司桐乡金石 100%股 权,桐乡金石作为漏板生产世界冠军,是全球第一家加工可用于实际生产的 6000 孔玻 璃纤维专用漏板的企业,并且在攻克漏板大型化技术难题的同时解决了轻量化难题, 2016-2017年为巨石减少铂金贵金属原材料占用约1吨;近年来公司积极开展低铑漏板、 无铑漏板试验,漏板加工技术向去铑化改进,贵金属用量减少有助于吨成本进一步下降, 公司 2022 年上半年选择出售闲置铑粉,也带来了可观的资产处置收益。

上述多重优势构筑的成本壁垒,叠加公司经营管理效率的优势,公司保持成本曲线 的领先位置。2016 年以来,公司粗纱单位毛利等指标保持对二线梯队企业的领先幅度, 毛利率、净利率持续处于同行领先水平。

3.1.2. 新一轮冷修技改周期启动+智能化制造产能扩张,有望开启新一轮降本

新一轮冷修技改周期启动,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能耗、生产效率。玻纤池窑设计寿命 一般在 8-10 年左右,根据以往经验,公司冷修技改通常会提升产线规模、替换产品种类 等,有助于降低产线能耗、提高窑炉生产效率、降低折旧成本。 公司上一轮冷修技改高峰为 2013-2014 年,如果以 8 年作为冷修技改周期计算,公 司新一轮冷修技改于 2021 年起逐步启动:2021 年 3 月,公司公告对年产 4 万吨高性能 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进行冷修改造,改造完成后产能由 4 万吨扩大至 5 万吨;2021 年 8 月,公司公告对年产 8 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进行冷修改造,产能扩大至 10 万吨; 2022 年 4 月,公司公告对巨石攀登电子纱/布生产线进行冷修改造,产能扩大至 5 万吨 电子纱+1.6 亿米电子布;2022 年 8 月,公司公告对年产 12 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进 行冷修改造,产能扩大至 20 万吨。

智能化制造产能占比提升有望进一步提升整体劳动生产率,降低单位人工成本。公 司于 2017 年启动桐乡总部智能制造基地建设,投资超 140 亿元,2022 年 11 月全面建 成,形成了年产 60 万吨增强纱和 8 亿米电子布的产能规模,实现“再造一个巨石”。根 据工信部《智能工厂案例集》,巨石智能制造项目实现了生产效率提高 45.04%,生产成 本降低 20.37%,产品研制周期缩短 48.15%,产品不良品率降低 21.88%,能源利用率提 高 24.25%。在智能制造基地中,智能化和数字化嵌入了熔制、成型、拉丝、烘干、捡装 等生产环节的全流程:

(1)工业机器人成为智能制造基地的主力,智能化系统可在对未熔化的粉料感知 后自动计算天然气和氧气的投放量,自动分配车可将烘干的原丝桶自动运输至包装线, 智能机械臂可将完成包装的原丝桶送至指定的摆放位置,AGV 智能搬运机器人可以将 整车的原丝桶送到智能仓储中心。2019-2021 年公司生产部门人均劳动生产率分别为 230/226/221 吨/人,而高度智能化使智能生产线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能够达到 480 吨/人, 比此前效率最高的生产线效率提升 20%,

(2)虽然拉丝环节还需要生产工人的介入,但工人的劳动强度得到大大降低,单 个熟练工人可监视的机器数量由 5 台增至 15 台;

(3)数字技术加持使未来工厂可实现产品质量全程控制,工业机器人将每一卷原 丝桶贴上标签、备注关键生产信息,出现问题时可追溯至源头;系统可检测每一卷纱团,将结果自动反馈到拉丝生产环节,拉丝设备自动进行参数修正,精准控制产品质量。

2022 年 2 月,公司公告在成都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投资建设年产 15 万吨玻璃纤维短 切原丝生产线建设项目,项目总投资 17.98 亿元,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 9 亿元;2022 年 3 月公司披露,为落实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,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,培育国内经济增 长点,实现企业持续发展,公司拟在九江建设年产 40 万吨(20+20)玻纤智能制造新基 地,总投资 50.76 亿元。

3.2. 产品升级有望继续深化护城河

公司持续创新推动技术升级。创新人员方面,截至 2021 年底,公司共有从事玻纤产品研究、玻璃原料和配方研究、玻纤装备开发等科技人才 300 余人,技术人员 1792 人,技术人才队伍涉及原料开发、产品研发、装备开发、智能制造等领域;创新平台和 投入方面,公司拥有 5 个国家级、10 个省级创新平台,累计申请专利 1492 件(发明专 利 732 件),有效授权专利 804 件(发明专利 317 件),有效发明专利占比 39.4%;2019- 2021 年研发费用分别为 2.8/3.4/5.5 亿元,对应研发费用率为 2.7%/2.9%/2.8%,维持在合 理稳定范围。创新机制方面,2008 年起公司陆续制定下发集团级《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管 理办法》、《一般创新与改进项目管理办法》以及厂部级的《合理化检疫管理办法》,且建 立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通道,营造全员创新氛围。

(1)风电产品性能持续突破:高模量玻纤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领域,过去公司自 主研发的 E7 玻纤既拥有优秀的力学性能,同时在池窑大规模生产上表现优异,相比于 制造成本高昂的 S 高强玻纤又具备更高性价比,因此成为风电叶片复合材料的主流选 择,在 E7 玻纤基础上,公司先后于 2016、2020 年推出 E8、E9 玻纤。E9 玻纤模量达到101GPa,成为全球玻纤行业模量最高的配方之一,弹性模量相比普通 E 玻纤、E7 玻纤 分别提升 36%和 12%,使用 E9 玻纤制造的叶片可拥有更好的刚度和更轻的重量,可在 一定程度上满足超大型风电叶片的轻量化的要求。 风电产品下游大客户中国恒石是全球领先的风电基材企业,与巨石同为振石集团旗 下企业。中国恒石的风电基材产能在全球的份额达到 35%,是维斯塔斯、西门子、赫氏、 通用电气、中复连众、明阳智能等的供应商。

高性能玻纤产线配套风电项目,建设全球首个新能源零碳基地,引领行业发展。2022 年 12 月 30 日公司发布公告,投资设立巨石新能源全资子公司作为公司新能源领域的平 台公司,投资设立巨石新能源(淮安)子公司作为零碳智能制造基地高性能玻璃纤维生 产线配套风电、光伏工程项目的运营主体。同日公司公告,拟新设立全资子公司巨石集 团淮安有限公司并建设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年产 40 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生产线,同时由 巨石新能源(淮安)建设 200MW 风力发电配套工程项目,巨石新能源(淮安)由巨石 新能源和运达股份分别持股 80%和 20%,采用 EPC 的模式,由运达股份负责风力配套 项目的建设和运维。根据项目规划,淮安项目的 4 条 10 万吨增强型玻纤生产线将于 2023 年上半年开工,建设周期 24 个月,预计将于 2024 年上半年起陆续投产,全部投产后2025 年公司总产能将突破 300 万吨;此外该项目中配套的风力发电工程项目可实现用 可再生能源电源侧脱碳中和玻纤生产产生的碳,达成玻纤零碳制造。

(2)热塑产品做大做强:在增强车用热塑性材料方面,巨石拥有针对不同工艺的 玻纤产品。公司 2011 年推出玻纤复合纱 Compofil 及其制品,为汽车轻量化及环保可回 收提供解决方案,Compofil 以连续玻璃纤维和热塑性纤维为原料,经过特殊工艺复合而 成,可直接制备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,而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树脂,可应用 于汽车工业、航空航天、建筑等领域;2022 年 10 月,公司 CFRT 热塑性预浸带用玻璃 纤维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为 2022 年“国内首批次”新材料。

公司持续推进短切原纱生产线项目建设,2022 年热塑短切实现“全球第一”。2021 年 3 月公司公告“巨石集团年产 15 万吨玻璃纤维短切原丝生产线”项目,总投资 17.96 亿元,2022 年 2 月公司公告“巨石集团成都有限公司年产 15 万吨玻璃纤维短切原丝生 产线”项目,总投资 17.98 亿元,两个项目目前均已投产。根据公司 2022 年工作计划, 公司规划于十四五末前将粗纱中热塑的比例提升至 45-50%。

(3)电子纱/布扩产打造第二成长曲线:公司 2005 年起开始进行电子纱/布布局, 主打的 7628 厚布为目前市场主流产品。产能布局方面,2005 年公司与德国 P-D 集团共同出资组建巨石攀登子公司,2006 年公司第一条电子纱/布产线(年产 1 万吨电子纱暨 5000 万米电子布项目投产),2014 年年产 3 万吨电子纱暨 1 亿米电子布项目投产;2017 年公司电子纱产能启动快速扩张,扩建的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生产线中包含年产 6 万吨 电子纱暨年产 2 亿米电子布生产线项目、年产 6 万吨电子纱暨年产 3 亿米电子布生产线 项目、年产 6 万吨电子纱暨年产 3 亿米电子布生产线项目(后调整为年产 10 万吨电子 纱暨年产 3 亿米电子布项目),先后于 2018、2021、2022 年点火;2022 年 4 月公司公告 对巨石攀登产线进行冷修技改,技改完成后年产能预计达到 5 万吨(配套生产 1.6 亿米 电子布)。产品方面,公司主要生产 7628 厚布,凭借高产量、低成本优势成为全行业规 模第一;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开拓中高端产品,根据公司官网,公司目前也可生产超薄布 领域的 106 布,薄布领域的 1506、1080、2116 布等。

随着产品结构完善、产能提高,电子纱/布将成为公司未来重要增长点。公司自 2017 年加速电子布产能布局以来销量连年攀升,2017-2021 年电子布销量由 1.1 亿米增至 4.4 亿米,营收由 6.1 亿元增至 29.4 亿元,CAGR 达到 48.1%;2021 年由于行业整体高景 气,电子布单价达到 6.68 元/平,毛利率高达 63.5%;随着公司 10 万吨电子纱暨年产 3 亿米电子布生产线投产运行,叠加下游 PCB 需求景气恢复,电子纱/电子布业务规模有 望继续稳步增长。

3.3. 超额利润分享方案助力“十四五”蓝图加速实施

玻纤行业具备明显的重资产属性,较为陡峭的成本曲线带来不同梯队间现金“流量” 的量级差异,积累为资本壁垒,体现为企业融资能力量级分化比产能规模、盈利体量更大,产生“马太效应”。以巨石为代表的头部企业长期在资本开支维度领先,公司推动 “智能化”生产和产品升级将巩固自身竞争优势,而后段企业技改、扩张步伐相对缓慢。

公司“十四五”战略目标为十四五末期成为热固(TS)粗纱全球第一、热塑(TP) 短切全球第一、电子(IT)薄布全球第一,继续巩固玻纤行业全球第一地位。公司“十 四五”确定“一核二链三高四化”战略,充足的现金流和资金优势将为巨石的发展保驾 护航。公司 2021 年公布十四五计划,以玻纤业务为核心,继续做大、做强、做优主业, 做全、做稳、做强供应链,做深、做长、做实产业链,打造玻纤产业生态圈,以“创新 引领高质量发展、生产经营高速度增长、企业价值高品质提升”为目标,构建“制造数 智化、管控精准化、产销全球化、发展和谐化”的新发展格局。

为达成“十四五”目标,公司发布《超额利润分享方案》,激励覆盖面广。公司 2021年 8 月发布公告,开展超额利润分享,其中中国巨石及巨石集团高管分配比例不超过 30%,其余全部由下属全资或控股子公司高管按厂部级级别参与分配;激励目标与上一 年度净利润情况挂钩,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。此外,公司建立完善的人才晋升通道, 提出 “十四五期间人均薪酬每年增长不低于 10%,到 2025 年实现‘1551’薪酬目标” 等,发展成果与全体员工共享。

4. 盈利预测

公司估值处于底部区域

公司当前市净率和市盈率均处于历史估值中枢之下,其中市净率接近上一轮低点(3 月 7 日收盘价对应 PB-LF 为 2.3 倍),主要是受行业景气下行、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加速 回落影响。2023 年,随着终端需求复苏,玻纤供需平衡加速修复,我们预计行业景气也 将底部企稳,并向盈利中枢修复,将驱动公司市净率估值回归 2.8-3 倍左右的中枢区域。

2023 年季度扣非后利润有望筑底回升

公司 2023 年季度扣非后利润有望筑底回升,主要得益于电子布景气上行,主流 7628 布在需求回暖以及产能收缩下,价格中枢有望继续上移;其次粗纱景气也有望修复,源 于粗纱供需在内需回暖背景下的加速再平衡,价格筑底回暖。

(本文仅供参考,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。如需使用相关信息,请参阅报告原文。)

精选报告来源:【未来智库】。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hnmd004